來源:www.tahxyyc.com    |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16日
明以前家譜所見極少,無以考察。明以后,一種新的家族制開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為宗旨,根據理學的倫理綱常制定宗規家法來約束族眾。“尊祖”必敘譜牒,“敬宗”當建祠堂,“睦族”需賑濟族人。修譜建祠,開辦義學、義莊,耕種義田,管理祠產,家族活動自然多了起來。家譜的內容也逐漸由記載單一的血緣世系到比較全面記載家族的整體情況,內容愈來愈多,篇幅愈來愈大。不過,相對清代家譜而言,明代家譜的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的。一般只有譜序、跋和世系圖。歷史進入滿清以后,家譜纂修數量驟增,內容不斷增加。就總體情況而論,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譜序。譜序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闔家或某幾位族人撰寫的序和當時名流寫的贈序,以及跋語等。序跋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家族世系淵源、傳承關系、修譜緣由和經過以及任事人員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譜的直接切入點,是了解該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資料。
2、譜例、譜論和目錄。譜例又稱凡例,用條文形式主要闡明族譜纂修原則和體例以及類目安排的理由。譜例強調家族血緣的純潔性,維護以男子為中心的倫理綱常,表示遵循“信以傳信,疑以傳疑”的修譜原則。譜論一般是摘錄前代碩學名儒論家譜之重要的語錄,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詔刊載在譜前,以告誡族人。目錄又稱總目,說明該譜的卷數,每卷的主要內容。譜例和目錄是識譜的入門指南,緣徑方可探幽。
3、恩綸錄。又稱恩榮錄、褒頌、誥勅、賜諭、告身等。主要登載歷代皇帝和中 央、地方兩級政府官員對家族成員封贈、褒獎文字,舉凡勅書、誥命、上諭、御制碑文、祭文、賜匾等,靡不備載。
4、傳記。一般家譜都有先祖像贊、小傳,把本族先祖中有顯赫身份的人繪成遺像載諸譜端,并附像贊。大多數家譜不僅有先祖像贊,還有列傳,對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傳志行,包括節婦、烈女,附載年譜、壽序、墓志銘、祭文、行述、碑銘等。
5、族規、家訓。這是每部家譜必載的內容,要敬宗收族,沒有一定的族規、家法不行。族規、家訓的內容十 分龐雜,除了傳統的宗法內容外,還有諸如財產繼承、婚姻糾紛、禁盜禁賭、封山禁林等。
6、典制。包括冠禮、笄禮、婚禮、祭禮等,有的譜以儀禮統之,含儀文、喪禮的圖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還有的譜把祠規、祠產、義學、祀田的管理條例和契據也放在典制之內。
7、墓圖、墓志。墓圖繪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紹墓主的生平和墓廬建置情況。湖南家譜特別重視墓圖,不少家譜都將其單獨列為一卷,有的甚至幾卷、十幾卷。
8、派語。又稱輩份詩、班行詩等,沒有統一的名稱,登載族人排行字輩,有的譜派行或稱班次多達八十輩、一百輩。派語在譜中占的份量極小,但卻極重要,是一個家族男性成員取名的依據,直接反映出家族內部不同輩分成員之間縱向的、前后相繼的關系,以及相同輩分成員之間橫向的、平行配合的關系。
9、捐款、領譜名目。修譜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須大家捐資,是族人對修譜的認同和責任。領譜名目是族譜修完后發給各房各派的登記錄。家譜是按房按派編號發放的,不能冒領。編號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還有的以修譜宗旨編號,等等。
10、世系圖。湖南家譜有很多稱垂絲圖,顧名思義,喻世系子孫綿延不絕,似垂柳絲絲。圖實為表,多采歐式,以五世為一圖,下五世格盡另起。稱始祖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譜分外世紀和內世紀。外世紀從受姓始祖至譜尊始祖(或始遷祖)止,內世紀則以始祖(或始遷祖)奉為一世祖或一派祖。
11、世系表。湖南多稱齒錄。按家族輩份、長幼序列,各具派名、字號、生卒年、官階爵次、婚配、子女情況。
清及清以后家譜的內容大體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沒有統一的類目設置要求,只是互相參照。因此,不同家譜內容上有增有減,有分有合,但世系圖、世系表是必不 可少的,否則就不成其為“譜”了。
上一條: 整個族譜編修過程分為哪兒五個環節
下一條: 古線裝族譜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