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www.tahxyyc.com/    |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22日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它是古代宗法制度的產物,漢代時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族譜文化也流傳到全國各地。漢時期社會上出現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繼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
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于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魏晉時期,編撰譜牒的主要目的是維護門第,由于門第與選官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政府也參與其事,官府組織編修譜牒。
隋唐五代后,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于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編纂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說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較關注親親之道的提倡。
上一條: 為您普及修譜的發展史(一)
下一條: 你知道古代家譜編修制作的側重點嗎?